
本网讯(通讯员 王辉 徐俏楠)4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生导师古棕教授应邀莅临我校“艺言・艺行”学术沙龙,作题为《留苏留俄三代艺术家的油画创作特点》的学术讲座,并开展《美术创作类项目申报》专题辅导交流。美术与设计学院130余位师生聆听讲座并参与互动。
讲座中,古棕指出,三代留苏留俄艺术家群体在对西方绘画技法进行批判性吸纳与本土化转化的过程中,将俄罗斯写实主义传统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精神有机交融,逐步建构起兼具民族文化基因与时代艺术特征的油画语言体系。古棕强调,一代代留苏留俄艺术家学成归国后,不仅将俄罗斯艺术的风格与技巧引入中国,更在批判性借鉴与本土化转化中,持续探索并实现了向中国民族油画艺术语言的创造性转向。这一创造性实践不仅为中国油画突破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二元对立困境提供了实践样本,更在文化自觉的维度上开辟了一条将外来艺术形式深度民族化的创新路径,推动中国油画在现代化转型中实现了艺术语言的主体性建构与发展范式的突破性革新。
在专题辅导交流会上,古棕紧扣国家艺术基金创作类项目申报要求与主题创作实践,围绕历史文化挖掘、社会现象观照等主题创作核心命题,与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深入探讨了如何构建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创作路径。交流中,古教授着重阐释了提升艺术项目的艺术价值内核、强化社会影响维度的实践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展开互动研讨,为教师们在主题创作的选题方向、实施策略及价值赋能等方面提供了指导思路。

最后,古棕教授寄语美术与设计学院师生:要悉心汲取老一辈艺术家留下的艺术养分,深耕经典文化的研习与传承,始终坚守 “为人民而艺术” 的初心方向。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与时代创新精神,在艺术实践中传承先辈的艺术理想与家国情怀,努力成为兼具人文底蕴、使命担当的新时代艺术工作者。(一审:王辉 二审:李建华 三审:梁光焰)
古棕: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欧美同学会海归美术家联谊会副会长、中俄友协理事、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油画学会理事。1987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1992年至1996年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学习并获硕士学位和艺术家称号。2006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工作。2009年10月被母校列宾美术学院授予荣誉教授和俄罗斯艺术家创作联盟名誉会员。2010年7月被乌兹别克斯坦艺术科学院授予创作金质奖章等。